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

鄭成功

西元一六二四年,鄭成功在日本平戶的海邊誕生了,父親是鄭芝龍,母親是田川氏。後來被當時人稱 台灣王的鄭芝龍帶回福建,在一六二八年鄭芝龍投入明朝被封為「海防游擊」,自願平定福建、浙江、 廣東一帶的海盜,但鄭成功和父親不一樣,他喜歡的是讀書,家族的長輩告訴鄭芝龍:「他跟你不一樣, 但依他的相貌,將來絕對是英偉的人物,你比不上的。」這句話在後來真的靈驗了。
 
在西元一六四二年鄭成功正準備去考試時,遇到了算命師,算命師跟他談起科舉考試,鄭成功回他說 他在十五歲那年就中了秀才,如今十九歲想試試自己的實力,算命師又問鄭成功,你聽過鄭芝龍的名號吧! 他也是科舉出身,還不是稱霸一方,鄭成功低頭沉思後便道謝離開了,在鄭成功心中才不想跟父親一樣走 同一條路,鄭芝龍賄賂朝廷讓自己不斷升官,西元一六四五年,清兵入關,鄭芝龍投降,鄭成功因被明朝賜過國姓,覺得自己義務要反清復明,西元一六四五年自稱「忠孝伯招討大將軍」率領軍隊攻下烈嶼金門 做為跳板開始對大陸沿海發動攻擊,一連光復的泉、漳州。
 
一邊做生意、一邊儲備軍力打戰,但在屬下的分析結果,前有清朝的百萬大軍,後有波濤洶湧的台灣,情勢非常不利,鄭成功想想,台灣是父親的練兵點,也許可以作為復國的基地。正巧這時有一個叫何斌的人來獻台灣地圖,他是鄭芝龍以前的部下,並且說服鄭成功驅逐台灣島上的統治者,經過兩年的準備,鄭成功向荷蘭開戰了,鄭成功因為有人獻計,因此很順利的打贏了場勝戰,鄭成功採取屯田制度,調合部屬、新來移民與台灣原住民之間的友好關係,並妥善分配自然資源,頒布詳細的開墾章程,規定原住民和先來的漢人,繼續擁有原來的土地,部署不准搶奪,這樣就可自給自足了,不必擔心軍餉的問題,但是,清政府施下禁海令和遷界令,這樣對鄭軍的經濟有很大的影響,不只這樣呢!還下令將鄭氏家族在北京斬首,滿們老幼,無一倖免,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,另一樁不幸的消息有來了,明永歷父子在昆明被吳三桂絞死,再加上兒子的不正當的行為,把鄭成功氣的發瘋,下令斬妻兒,此時,又患了惡性瘧疾,終於死在這內憂外患之下了,享年三十九歲。

出自於台灣歷史故事

郭懷一事件

郭懷一明末隨鄭芝龍到臺灣,墾耕二層行溪以南一帶。為人好義,廣結
黨眾,漸為赤崁一帶漢人領袖。由於荷蘭人壓迫漢人多年,郭氏即領導漢人
對抗荷人於 1652 年 8月起事。荷人動員原住民加上武器精良、訓練有素的
荷蘭軍隊鎮壓,農民成員不堪一擊,十四日後即被平定。此事件除郭懷一等
重要幹部遭斬首或五馬分屍,許多男子、婦女及小孩被殺,總數達數千人。

出自於台灣歷史故事

荷西時期

一六二二年八艘荷軍艦向澎湖駛向,他們到的時候,駐兵都回大陸了,因為澎湖的駐兵一年只來兩次,剛好荷蘭兵來的時候正是他們不在的時候,所以他們很輕鬆的佔領了澎湖,明朝政府便下令福建巡撫南居益率領水師,向荷蘭宣戰,並用海禁,封鎖他們的糧食和水源,荷蘭軍只好撤出澎湖,但荷蘭人跟明朝政府談條件的,荷蘭軍撤出澎湖,但以後中荷可通商,無條件讓荷蘭佔領台灣,這些明朝都答應了。他們進了台灣,首先在安平建砲壘,再建熱蘭遮城,作為軍事要地,保護荷蘭人,另外又建了普羅民遮城,作為在台灣的大本營。
他們以宗教洗腦的方式,說服人民,荷蘭人從印度引進一百二十一頭牛給人民耕種,除了進口牛隻,他們還引了豬,新種蔬果,修築水利工程,以方便灌溉,因為當時台灣人口很少,荷蘭人就招募福建、廣東的中國人來開墾,接著人口增多,生產的能力也增加了,荷蘭人課下了重稅,他們實施了「實物十一稅」獲得多少都要交十分之一「人頭稅」每家有幾人就要交幾張鹿皮,不管大人和小孩「關稅」「漁獵稅」與實物十一稅相同「臨時稅」:::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苦,就在荷蘭人統治安平以後,西班牙人在北部登陸,他們佔領了三貂角、雞籠嶼、滬尾等地方,並見了聖多明哥城,西元一六四一年荷蘭軍向西班牙軍下了 挑戰書,西班牙軍接受了挑戰,雙方在二年之後展開大戰,最後西班牙軍因兵力不足而戰敗、撤退。

出自於台灣歷史故事